近期,基孔肯雅热疫情形势备受关注。世界卫生组织提示,新一轮疫情已从印度洋蔓延至欧洲等,全球119个国家和地区面临风险。国内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截至7月23日已确诊3317例且有外溢。
夏季天气炎热潮湿,正是蚊子滋生和活跃的高峰时段,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感染风险也随之增加。下面通过十问十答,带您快速了解基孔肯雅热科普知识,做好防护措施。
1
什么是基孔肯雅热?
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,通过蚊子叮咬传播,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常见,如非洲、东南亚、印度次大陆及西太平洋地区。2025年,巴西、法属印度洋留尼汪岛、玻利维亚、阿根廷、印度、巴基斯坦、斯里兰卡等均有病例报告。“基孔肯雅”源自斯瓦希里语,形容患者因关节剧痛导致身体弯曲的典型表现,雨季等蚊子活跃期易出现病例聚集。
展开剩余82%2
基孔肯雅热的典型症状
潜伏期2-12天,多急性起病。首发症状为高热(39℃以上),持续1-7天;伴剧烈关节痛(常见于手腕、脚踝、膝关节),可能持续数周甚至数月;还可能出现头痛、肌肉痛、皮疹、恶心呕吐等。多数数周内缓解,少数遗留长期关节痛。
3
基孔肯雅热的传播途径
主要经埃及伊蚊、白纹伊蚊叮咬传播。蚊子叮咬感染患者后,病毒在其体内繁殖,再叮咬健康人即可传播。不会通过人际直接接触(如握手、拥抱)空气、食物或水传播。
4
易感人群
人群对基孔肯雅病毒普遍易感,但老年人、患有糖尿病、高血压、关节炎等慢性疾病的人群,感染后出现重症的风险更高,症状可能更严重,恢复时间也更长。
5
治疗与预防
目前没有疫苗和特效治疗药物,以对症治疗为主,用退烧药(如对乙酰氨基酚)、止痛药缓解症状,同时多喝水、休息、补充营养。大多数患者感染后能完全康复,致死率通常低于0.1%。但少数人群,如老年人、婴幼儿、慢性病患者,可能出现长期关节疼痛、心肌炎、脑炎等并发症,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。预防仍以防蚊、灭蚊为核心,减少被叮咬。
6
如何判断感染
若近期去过基孔肯雅热流行地区,或身边有确诊病例,且出现急性发热(体温39℃以上)、剧烈关节疼痛等典型症状,需高度怀疑感染。应及时就医并告知旅行史和接触史,以便医生通过病毒核酸检测、抗体检测等明确诊断。
7
日常预防措施
预防核心是防蚊、灭蚊,具体措施如下:一是做好个人防护:蚊子活跃时段(清晨、傍晚)减少外出;外出时穿长袖衣裤,裸露皮肤涂抹含避蚊胺、派卡瑞丁等成分的合格驱蚊剂;二是改善居住环境:定期清理花盆托盘、废旧轮胎、水桶、下水道等积水处(蚊子幼虫在水中繁殖),保持清洁干燥;安装纱门、纱窗,使用电蚊拍、蚊帐等防蚊工具;三是做好公共场所灭蚊:配合社区对绿化带、下水道等公共区域定期喷洒灭蚊药剂,降低蚊子密度。
8
家庭防护措施
家里有人感染基孔肯雅热后,其他人该如何避免被传染?需防止蚊子叮咬患者后再叮咬其他家庭成员。及时对患者房间灭蚊;患者发热期间尽量在有纱门、纱窗或蚊帐的房间内休息,避免被蚊子叮咬。其他家庭成员同时做好个人防蚊,保持家居整洁并清除积水,减少蚊子滋生。
9
高发地区及旅行注意事项
高发于非洲、东南亚、南亚等热带亚热带地区,近年美洲、欧洲部分地区也有病例。旅行注意:提前查当地疫情,带驱蚊剂、长袖衣、蚊帐;做好防护,避免在蚊子密集处久留;保持居住环境整洁,清积水;归来后若出现发热、关节痛等,立即就医并告知旅行史。
10
与登革热的区别
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都是由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,发病初期都有高热、头痛、关节和肌肉疼痛等症状,容易混淆。但二者仍有一些区别,基孔肯雅热发热期较短,一般1-7天,关节痛更为明显且持续时间较长,可从数周延续至数月,部分患者还会遗留长期关节痛。而登革热发热一般持续2-7天,热程相对较长,关节痛程度相对较轻,持续时间也较短,一般在数天内缓解。此外,基孔肯雅热半数以上病例会在发热后2-5天出现皮疹,呈典型的斑疹、丘疹或紫癜;登革热皮疹通常在发热后3-6天出现,形态多样,可为麻疹样、猩红热样等。
发布于:北京市大牛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